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09.第307章 以工代赈?x (第3/8页)
边上设置粥棚,对渡河来到淮南的灾民进行赈济。 ??如此一来的话,既可以表明大明没有抛弃河南灾民的想法,也可以通过控制渡口的船只,来控制来到淮南的灾民的数量。 ??以保证赈灾之事不至於失控,数百万灾民无法祸及大明的实际控制区。 ??当然,这麽做也可以被说成是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 ??还有就是,朱靖垵还准备要在淮河南岸设置征兵点,从难民中募集一批淳朴农人组织成军,以弥补现在明军的兵力短缺的问题。 ??除此之外,朱靖垵还准备鼓励淮河沿线的士绅开办手工作坊,招募雇工,吸收劳动力。 ??一方面是能推动工商业进一步发展,二则是能够让灾民有个能养活自己的手段。 ??至於说以工代赈? ??呵呵,这招听起来好像不错,但在当前这个生产资料较为匮乏的年代,却也只是听起来不错。 ??实际上压根行不通! ??怎麽说呢,以工代赈的前提是你手上得掌握着足够的粮食才行。 ??在赈灾的时候,让一个人勉强活着饿不死所需的粮食,和让人以工代赈乾力气活所需要的粮食压根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让人勉强吊着命的话,一天一碗稀粥,隔三差五来顿半乾不稀的就行。 ??可要是让人乾活的话,那每天最起码也得一顿乾的一顿稀的。 ??算起来,以工代赈养活一个人所需的粮食,如果只是拿来给人吊命的话,最少也能养活五六个人。 ??这就是差距! ??是故,以工代赈在古代其实是行不通的。 ??原因无他,生产力不发达,缺粮,仅此而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