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6章 玉牒 (第1/4页)
与亲人相聚的时间是短暂的,张昭华和王氏只见了这一面,之後的日子就在重复练习繁琐的礼仪中度过,特别是这一日她被通知又要开晚课,问学什麽也不知道,等她走到侧殿,才发现并不是八个人一同上课,她和吕氏与其他秀女分开了。 两个人坐在席子上,不一会儿宫正嬷嬷就来了,手里还拿着一本册子,对她们说今天要学习世系,她手里拿的是谱系。 “这是抄录自玉牒的谱系,”宫正嬷嬷解释道:“从翰林院拿来的,是洪武二十年修的。” “说玉牒之前,”嬷嬷道:“你们要先知道宗人府是什麽,洪武三年设立了大宗正院。二十二年改为宗人府,以亲王领之。秦王是宗人令,晋王、燕王分别为左、右宗正,周王、楚王为左、右宗人。” 明王朝设有宗人府,专门管理皇族本家宗室事宜,又有专门记载皇族宗室繁衍传递的谱牒,叫做玉牒。玉牒每十年一修,由翰林院的官员专司其职,定期公布。在玉牒上,宗正会记录宗亲子女嫡庶、名封、嗣袭、生卒、婚嫁、諡葬之事,还要记录这些人的功绩和罪过。 也就是说,嬷嬷手里拿的,是皇帝家的家谱,同时这家谱也算一个档案袋,记录每个人的档案。 按册子上所写,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其余王子年十岁,封为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其余诸子全封镇国将军。如此,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 皇帝注重亲亲之谊,“其生也请名,其长也请婚,禄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