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章 金石 (第3/4页)
行说唱;而散曲则是清唱的单乐章小令。 但两者都融合了北方民族曲调,慷慨激昂,劲切雄浑,其中以元朝关汉卿流传至今的《单刀会》和《窦娥冤》为代表。 “窦娥冤,”听到熟悉的名词,张昭华激动起来,道:“这个我知道,今晚上有演吗?” “不让演,”杨师兄用手轻轻捂了一下她的嘴巴,道:“皇帝不许装扮历代後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现在京都那边管得严,不过地方上有偷偷演的,毕竟大明律里面没有这样的条目处罚什麽的,若是日後下了条例,那就真的看不到了。” “哦,”张昭华点了点头,又问道:“那南戏是什麽,都是方才那样清唱的麽?” “南戏当然是南方兴起的,”杨师兄娓娓道来:“北方的叫北曲杂剧,南方的就是南曲戏文。” 南戏兴起於宋朝末年,是以歌舞故事为主体的戏剧表现形式,流传到明朝有多重称谓,如:传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等。是用南方方言演唱,用律宽松,轻柔婉转,与北曲弦乐不同的是,南戏喜用管乐,适於演唱情意缠绵的故事。南戏较为着名的曲目有《琵琶记》,《荆钗记》等。 “今晚上会唱《琵琶记》,”杨师兄道:“琵琶记就是《伯喈》,里头的主人公就是蔡伯喈。” “这个倒没听说过,”张昭华如实道:“好看吗?” “全忠全孝的蔡伯喈,有贞有烈的赵五娘,这出戏自然好看了,”怎麽听杨师兄这话都有那麽一点特殊意味,“宫里的皇帝,可非常喜欢呢。” 他话还没说完,就听前面的人群欢呼道:“五娘!五娘!” “这不就是赵五娘麽,”杨师兄指着台子上白衣白服念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