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华_第38章 论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章 论仁 (第3/4页)

。  “而仁爱,”张昭华绞尽脑汁地去解释:“怎麽说,只有仁心的存在,没有仁爱施行的道理。”

    “为什麽这麽说?”宫正嬷嬷显然非常惊讶。

    “孔子曾说,”张昭华道:“和有丧事在身的人一起,他从来没有吃饱过饭。这是因为孔子有一颗仁心,仁心其实很多人都有,这就是为什麽我们看到乞丐、看到生活艰难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难过,同情心就是仁心。”

    “但是这句子怎麽说的,仁者无不爱——仁爱,是爱所有的人,”张昭华道:“一颗心能有多大,要爱所有的人?还要将这一颗心,平均地分出来,因为爱多一点和爱少一点,还不是真正的仁爱。”

    “这样仁爱的有,”张昭华道:“庙里的佛爷。”

    “自古有爱民如子的尧舜,”宫正嬷嬷道:“他们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是仁爱?”

    “尧舜太远,德行太高,我不敢说。”张昭华道:“且以宋神宗为例,他施行新法,为天下人画了一张大饼,这不可不谓之仁。可是後来文彦博告诉他,君是和士大夫治天下,不是和百姓。”

    “所以从来没有真正的仁爱,”张昭华道:“仁爱是有偏颇的,哪怕皇帝对待百姓再好,也无法同士大夫相提并论。所以既然有偏颇,就根本不能秉持中庸。”

    “你是说,”宫正嬷嬷道:“如果有一张饼子,那麽仁爱的人必须将饼子分成均等的每一份,如果分多分少,哪怕是自己不吃,都不是仁爱。”

    “对,这就是不可能的事了。”张昭华道:“能爱所有人,也许真的有人能做到;但是爱父母和爱一个陌生人,到底还是有爱多爱少的区别,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仁爱也许可以实现,但不是用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