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1章 有父善後 (第1/4页)
??第31章 有父善後 ??新年将近,即使是喜庆的氛围,也没能缓和征虏将军府内,两大派系的对立局面。 ??合则聚,不合则散,部分僚佐见自己得不到桓熙的重视,向其请辞,决意离去。 ??桓熙并不挽留,也不曾为难,反而厚赐盘缠,临别之际,感慨道: ??“我们之间并非存有私怨,只是政见不同罢了。 ??“今日别过,愿诸君各奔前程,早日寻得真主,能够一展所学,万莫相憎。” ??众人好聚好散,离职的僚佐感受到桓熙的善意,自然也不会留在梁州与他为难,正应了桓熙那句各奔前程,有人往建康求用,也有人选择结庐隐居。 ??究其缘由,倒不是桓熙赠送的那份盘缠,而是在他推行均田令後,左手掌握民心,右手把持军权,就连李、赵、程这种兴盛上百年的本地高门,都要避其锋芒,又何况是别的家族。 ??征虏将军府送走一批人,桓熙效仿魏武帝,颁布求贤令,声称,只求才能,不问出身。 ??如今的东晋,选官、用官都在遵循曹魏大臣陈群提出的九品官人法,更看重出身,而非才能,因此,民间又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说法。 ??此举在民间引起热议,每天都有许多寒门学子前来将军府毛遂自荐。 ??其中,当然包括有士族中的庶出子弟。 ??士族之间同样有三六九等,例如南郑李氏就不能与琅琊王氏这样的门阀相比较,而家族内部的嫡庶之别,则更为明显。 ??桓熙不用梁州派系,并非是单纯的防备本地人,而是他清楚,既然要改革,就不能让那些既得利益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