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0章 王佐之才 (第4/4页)
除去成本,每岁可储备五百万斛粮食,六七年就是三千万斛,可供十万之众吃五年之久。’以此乘吴,无不克矣。’从当年开始开广漕渠,经营淮南屯田,自此之後,每东南有事,大兴军众,泛舟而下,达於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四郎你想在此屯田,莫非是想效仿邓艾旧事?” ??李元徽闻言,连忙拍了拍手:“兄长博古通今,有经天纬地之才,小弟佩服,这杯酒敬兄长之博闻强记。” ??说罢,李四举杯饮罢。而後郑重道:“江淮四战之地,我据此本无异心,唯有保境安民而已,然此时流民四起,劳役过重,耕者为躲避劳役赋税,土地都不要了举家逃亡,民田赋税过重,且有劳役,百姓势必不愿意耕种,只有充作军屯,方能改观。” ??托老丈人的福,大燕现在各地包括淮南都有太多撂荒的地,合理利用起来当做军屯肯定是没问题的。 ??淮河北面自然是不能去种地,但淮南这麽大地方呢,完全够用。 ??只是想要搞军屯,没有郑善道的配合肯定是不行,马上就是春耕了。 ??所以一定得忽悠着郑善道帮忙。因为他这个平南将军府不能随便把地圈过来搞军屯,必须有淮南郡县方面的配合才行,不然光是朝廷哪里扯皮,就不知道得扯到什麽时候去。 ??郑善道心中暗道,你这小子倒是挺能掰扯,民田得交田赋,军屯就不用上缴粮食了? ??不过忙还得帮。李元徽吐露的计划跟他的想法显然是不矛盾的。 ??“四郎如此说,那为兄自然是要助你一臂之力的,不过嘛” ??“兄长放心,粮食有你三成。” ??“哈哈哈,快人快语,那就成交?” ??“成交。”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