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东西了 (第6/10页)
或许有人会说了:当官的rou食者,能有这麽好心? ????——高高在上的掌权者,能如此关注底层群众的生存?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很难得出定论。 ??但至少在汉家,在如今汉室,地方官府确实大都能做到,也都会自发的去做这件事。 ??至於原因,也不是汉家的官员素质多麽高,又或是道德多麽高尚; ??而是因为如今汉家的官员考核制度,几乎完全是以户口增减数量,以及田亩增减数量为核心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你是一个县令,你治下有一万户百姓。 ??你上任之後的第一年,有三百户农人,因为家中遭遇变故而变卖了田产,生活所迫之下,即将举家委身为奴。 ??这种时候,如果你不出手乾预,那到了年末大计,丞相府便会在你的审核报告中,明晃晃写下:某某为某县县令,是年,该县农籍减三百户。 ??然後,你就可以到处求爷爷告奶奶,争取让自己的下场,停留在只是丢掉好不容易得到的乌纱帽,而不是顺带一起丢掉项上人头的程度了。 ??反之,伱出手乾预了——不需要你费多大力气,只需要召见一下治下地主富户,为这三百户破产自耕农寻个门路,成为租种富户田亩的佃农,这三百户人的户籍,就依旧能留在你们县的‘农籍’之上。 ??就算你别无建树,到了年末,丞相府也大概率会因为你‘保民有方’,而给你课一个‘乙’的评价。 ??虽然不比‘课为最’,却也总好过‘课为殿’。 ??说到底,终归还是为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