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0章 千里江山图 (第3/8页)
彼时,金国崛起,大辽王朝日薄西山,对於赵宋王朝而言,这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收复燕云十六州,不仅是赵宋王朝历代帝王的心结,更是国家安全的迫切需求。 赵佶此举,虽有冒险之嫌,却也透露出他作为君主的担当与远见。 然而,历史的车轮并未如赵佶所愿前行。 平州事件的爆发,金人的贪婪、狡诈,加之内部关系的错综复杂,最终导致了收复的失败,并引发了宋金之间的战争,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这一连串的失败,不应全然归咎於赵佶及其重臣,如赵良嗣、童贯、王黼等人。他们虽在策略执行上或有不当,但那份为国尽忠、勇於开拓的精神,却不应被轻易抹杀。 以童贯为例,他本可凭借过往的赫赫战功安享晚年,却仍心系国家,矢志不渝地投身於收复燕云的大业之中。 这种精神,其实还是值得肯定的。 试想,若联金灭辽收复燕云之计得以成功,赵佶与其团队无疑将书写下一段辉煌的历史篇章。 但历史没有如果,失败的现实却铸就了另一番景象。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世界,赵佶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又失败了,不同的是,由於江鸿飞的诞生,这并没有演变成民族灾难。 公平公正的说,赵佶敏锐地察觉到了时代的变迁与历史赋予的机遇。 然而,这份敏锐的洞察力并未能转化为坚定的行动与明智的决策。 相反,他的一系列错误判断与行动,如同多米诺骨牌般,逐一倒下,最终将他与赵宋王朝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其中最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