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世界史_第18章 俄国革命和苏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章 俄国革命和苏联 (第34/35页)

情,又通过重新分配土地以赢得农民的支持。

    ??列奥·托洛茨基带领的红军在 1918—1922 年的内战中打败了布尔什维克的许多敌人。这是他在革命早期岁月中。他当时是布尔什维克重要的政治和军事领袖,同时也是国际共产主义有影响的理论家。(Getty Images)

    ??到 1922 年,布尔什维克(或称共产党)已在除欧洲之外的各个方位建立了和从前沙皇帝国大致相同的边界线。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芬兰、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继续保持独立。罗马尼亚由於取得了比萨拉比亚,使当时的新边界几乎延伸到敖德萨。1920 年战争的结果使波兰保留了一条比协约国原来要求的还要靠东的边界。俄国丧失了成千平方英里的领土,也丧失了被沙皇占领达数百年之久的缓冲地区。这些失地一直保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但俄国终於赢得了和平,新政权站稳了脚跟。

    ??红色恐怖在国内战争期间,俄国发生了“红色恐怖”。像 1793 年法国着名的恐怖一样,其部分原因是对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的反应。同布尔什维克恐怖相比,旧的雅各宾恐怖已大为逊色。在“红色恐怖”中,仅仅人质就枪毙了好几千人(这种做法在欧洲已多年未见到了),其他的数千人甚至没有履行革命法庭的简单手续就被枪决了。“契卡”是前所未见的最恐怖的政治警察。布尔什维克恐怖的目的,是从rou体上消灭一切反对新政权的人。一个人的资产阶级背景,可能被引申为图谋反苏维埃国家的罪证。正如“契卡”的一位首脑所说的:“你应向被告首先提出的问题是:他属於哪个阶级?他的出身是什麽?他受教育的情况如何?他从事什麽职业?这些将决定被告的命运。这就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