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2章 (第3/7页)
来还想补一句,这可不就是那王大掌柜闹出来的事儿嘛,他仗着一纸代购军粮的官契无限制地采购粮食,又因了去岁贷银之事,低价收购了农户的粮食。 後来又闹出来与余家小郎打赌一事,闹得满城风雨。再後来打赌失败,余家小郎也借机引入了外地的粮商,这粮价刚降下去些。 却没想到这两个月又闹起了山匪,外地粮商进不来,王启东抢先抄底,又收了许多粮食。 这回更是过分,他将高粱高价卖给酒肆,这酒肆没了高粱做不出来酒,没了酒还算什麽酒肆,一来二去就只能关张。 各家酒肆没了法子,只好硬着头皮从王启东那头买些高粱回去。 他高价收购的粮食因了这山匪近来闹得厉害的缘故,他如今又高价卖给酒肆,想来也回本了,也是天意难测,没有亏钱。 这夥计说得极其婉转,但在场的都是商海中沉浮的生意人,个顶个都是人精,个个都生了七窍玲珑心,浑身都是心眼,虽那夥计只这麽随意说一句,众人结合当下的时局,立时想到了这一层,不动声色地纷纷看向王启东,探究着他脸上的神情。 这同祥盛饭庄也是十分奇怪,虽是百年老店,自从前些年换了个新掌柜之後,却换了规矩。只分楼下大堂中的散座和上等包间。 上等包间不轻易对外开放,须得提前预定,单是有钱也不好使,这包间就这麽几间,先到先得,订完了也就没有了,讲究得是先来後到,不是钱多钱少。 这倒是颇有意思,众人趋之若鹜,越是订不着包间,越是对此地趋之若鹜,凡是订着包间的,脸上仿佛也有些光,洋洋得意起来,生意反而更加红火了。 再加上这麽个百年老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