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帝国崛起_第238章 武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8章 武举 (第3/4页)

,则众说不一。

    ??《罪惟录》的作者认为:天顺八年,始开武举,然所取不过一二名至七名而止。

    ??但《宪宗实录》上记载,《武举法》公布後,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史项忠上书曾言:国家诏举将材一年余矣,骑射之间,尚无一人应诏。

    ??於是天顺八年的第一次武举虽然确已开科,但无一人应试。

    ??纵观明朝武举,若从天顺八年计,至崇祯四年止,也有将近一百七十年的历史。

    ??但真正的武举殿试却没有举办过,然武举开殿试的呼声一直不绝。

    ??天顺八年,明朝公布了《武举法》,首先在武举法公布的前一个月(天顺八年九月),太仆寺少卿李侃在疾呼“武举之科不可不设”的同时,就曾言道:“乞敕天下各举通晓兵法,武艺绝伦者一人,礼送至京,与两京武臣子弟通试。於文武群臣内举通兵法武艺者为考试官,揭榜、赐宴亦如文场之制,然後进大廷以奉大对身品第有差,如此则人皆争先效用,豪杰由此而进矣。”

    ??其次是成化十四年,当时权倾一时的太监汪直为给自已捞名誉,首请开武举乡、会、殿试悉如文举。

    ??没想到正因为此言出自太监汪直之口,一班文武重臣皆以为耻。兵部尚书余子俊不得已草拟了一个武举科条,且像模像样地详细规定了乡试、会试、殿试的日期,但最终还是让汪直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软钉子。

    ??内阁以皇帝的口吻“票拟”:“武举重事,未易即行,令兵部移文天下,教养数年,俟有成效,巡按提学等官具奏起送。”

    ??武举乡、会、殿试遂被搁置。

    ??第三次,发生在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