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98.第391章 察举之必要 (第7/8页)
己这样做的话倒是没有什麽问题,但万一刘彻心里有什麽不满,反倒容易使得事情办不下来。 ??因此留下几个“漏洞”,让对方有参与感,显然更为合适。 ??“对了,伯玉说的考核,是用什麽方式考核?”刘彻揉了揉下巴,兴致盎然。 ??陈洛抿了抿嘴道:“这些受到推举的贤才、孝子、廉吏们,可以集中进京,然後再在大殿上,由陛下亲自出题考校,根据他们成绩的优劣,以作为委派职位高低的标准。” ??其实自己最开始不是没有想过一步到位,直接推行科举制。 ??可时代条件并不允许。 ??每个时代出现的那些较为固定的政治制度,就没有偶尔,一定是契合时代发展的必然。 ??科举制的前提,其一是天下有足够多的读书人,其二则是科举考试内容相对固定。 ??现在的大汉有足够的读书人吗? ??哪怕是勳贵家中,那些武将子弟都有不识几个大字的存在,更别提平民百姓了。 ??大汉整体的识字率,恐怕不到百分之三。 ??而且识字的那些人中,可以解读经典,有过系统性学习的人,乃是十不足一。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是连举行科举考试的基础都没有。 ??至於科举考试的内容该如何制定,争端恐怕停歇不下来。 ??现在的大汉虽不至於百家横行,但各种流派皆有盛行的地区,拥护的基础。 ??哪怕历史上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内部都分裂成了数个派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