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南北朝_第217章 攻城之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7章 攻城之法 (第4/7页)

,虽然做了很多动员工作,但是大部分百姓不愿意授予外州的土地。

    这也是正常的,农民都是安土重迁的。

    这是一种根源於农民本性中的不安全感。

    在穿越前,苏泽还不能理解农民对於土地的执着,但是现在他能理解了。

    这是一种根植於血脉中,对於饥荒的恐惧感。

    《大明王朝》中的改稻为桑,抛却了层层贪官污吏的盘剥,如果就从这件事上来说,为什麽百姓还是不同意?

    按理说,将粮食改种成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用这些收益来购买粮食,这才是最有利的选择。

    这个模型在现代人看来是合理的,但是对於农民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土地产出粮食,就是产量低一点,税赋高一点,但是家里有粮食就饿不死人。

    可如果改稻为桑,种植的桑树没办法吃的,这等於将粮食安全全部寄望别人,对於农民来说,就等於就身家性命寄托给别人。如果商人运不来粮食怎麽办?

    如果粮食涨价怎麽办?

    如果改稻为桑的丝绸卖不出去怎麽办?

    还不如种粮食踏实,好歹能活下来。

    同理就是搬迁了,百姓在自己的土地上,周围都是亲戚和邻居,在自己的土地上熟悉种植作物,了解土地上的气候和土质,就算是土地少一点,就算是粮食产量低一点,只要饿不死人,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的。

    所以历史上几次大迁徙和大开发,都是在战乱时期完成的,一方面是百姓逃避兵灾离乡,一方面就是军功屯田授田完成人口迁移。

    只靠着多授土地,就要吸引百姓过来开垦土地,这是不现实的。

    苏泽用牲畜补偿和外授土地,两条办法让府兵选择,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