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7章 攻城之法 (第5/7页)
算是解决了三十座折冲府的授田问题。 这也是他没有余力在陇西郡建立更多折冲府的原因,因为手上的钱实在是不够了。 因此苏亮发愁的事情,就是这些伤亡士兵的抚恤问题。 苏亮又说道:“按照将军出征前的约定,战死者给粟八十斛,赐白绢一匹。” “家中有成年男丁者授田不追回,转授其;无成年男丁者,妻子不改嫁的,先授其妻,等男丁成年再授其子。” “无丁者则半授其父兄,以祭田供养之。” 这一条也很容易理解,授田制是成年授田,死後追回,如果战死就追回授田,那战场上就没人拚命了。 父亲战死将授田转授给儿子,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男丁未成年先暂时授给其妻,但是这一条要求妻子在儿子成年前不能改嫁,放在现代肯定是被要被喷惨了,但是在这个时代还是很有意义的,这是防止战死士兵被人吃绝户的保护措施。 而实际上,在古代社会,类似“贞节牌坊”有时候反倒是对妇女的一种保护。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休之後,就被兄长逼着改嫁。 刘兰芝还是比较富裕的家庭,如果是普通百姓家里,丈夫战死别说是娘家了,就是婆家也会将儿媳妇想办法卖出去。 这就是现实的残酷性,很多人为了未成年子女不愿意改嫁,也会被公婆不容,如果连家族都没有的寡妇,那就肯定要被吃绝户了。 所以法令规定不改嫁的时候,妻子拥有战死丈夫的授田,这是给寡妇增加了经济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女子也就有了对抗公婆和父母的底气。 如果不改嫁,将孩子抚恤成年,这个家庭就能继续得到土地,那公婆也不会为了一点改嫁的彩礼将儿媳卖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