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3章 孙十万和授兵制 (第6/7页)
个村子,慕容绍宗就带着苏泽介绍起村子的情况,因为这是苏泽“授兵”给他的村子。 授兵制度,其实可以发源於东吴孙家使用的制度。 不过东吴的授兵制度弊端也多,苏泽现在也只是权宜之计,也修改了东吴授兵制中的一些问题。 当年孙策起家的时候,麾下不过数千人,其中还包括了从袁术处讨还的“孙坚旧部千余人”,势力十分孤弱。 更大的问题是当时孙策的名望和职位都很低。 他不是刘备这种中山郡王之後,也不是曹cao这样的世家子弟,讨伐董卓的时候就是一方诸侯身份了。 孙策的官职很低,恰恰和现在的苏泽一样,他这个安西将军只能授予十名朝廷正职,而军中职位也就是听起来好听,没有俸禄和实质上的好处。 而官员制度,也不是现在的苏泽可以轻易修改的,只要他没有造反,就必须按照朝廷的规定来。 所以苏泽用了孙家的“授兵”制度,就是将一个新建的三长村,作为预备兵员授予手下。 比如这个全部都改姓慕容的村子,其中适龄可以作为预备兵员的男丁是五十人,苏泽就将这个村子的预备兵员授予慕容绍宗,等日後军队扩编,或者需要征调补充新兵的时候,慕容绍宗就可以从这个村子里征募。 不过除了预备兵员这一项之外,这个村子的赋税和民政权,并不像是孙吴的采邑制度那样直接封给慕容绍宗,而是掌握在敦煌的官府手里。 也就是说慕容绍宗所拥有的,不过是这个村子的征兵权这一项而已。 这自然也是吸取了孙吴的教训。 孙吴就是因为“授兵制”的原因,士兵作为将领的个人资产,导致所有将领都追求个人资产,在讨伐软柿子山越,人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