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3章 成佛和致圣贤(4k) (第2/7页)
可以分成这两类了,也就是顿悟成佛和修行成佛两个体系。 崔光读了大量的佛经才有这样的认知,苏泽这麽年轻就能看的这麽透彻? 苏泽继续说道:“前一种又分成两条路,第一条路就是人人都有佛性,什麽都不做只要谨守本心就可以成佛,这一派论的就是‘空’了,也是如今大魏最流行的佛法。” 崔光连连点头,如今北魏上层的佛教徒讨论的都是所谓的“空”性,全都是一些玄而又玄的哲学问题,有的佛法辩论都搞得和魏晋的谈玄论道差不多了,开口闭口就是一些普通人听不懂的东西。 “另一派则认为随心所欲就行,追求是所谓“性”,也就是人的本性。循规蹈矩就是执着於‘相’,反而是自身修行的桎梏,只要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那死後就能成佛。” 崔光皱眉,这一类佛门也在公卿中很有市场,不少人甚至借着修持这类佛法而恣意妄为,浪荡形骸。 崔光看着苏泽问道:“那子霖你更推崇哪种佛法?” 苏泽说道:“这两种我都不推崇,我更喜欢苦修的佛法。” 崔光皱眉,“空性”之论,是如今南北佛教的主流,强调苦修的佛法在洛阳并不流行。 苏泽当然知道不流行的原因,这还是时代的原因。 在汉到唐的时期,可以说是中原佛学的鼎盛时期,而这个时期的佛学,也和儒学一样,还处於一个贵族佛学时代。 百姓固然也信佛,但是大部分百姓都是被忽悠从众而信仰的,至少说百姓虽然信佛,却没有谈论佛经的权力。 真正研究佛法的,都是有钱有时间的公卿贵族们。 而喜好谈论“空性”这类形而上的话题,讨论生死、善恶、根本、识、顿悟,这些玄而又玄的东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