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盗墓被直播了_第105章 冲角付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5章 冲角付胄 (第3/6页)

,主要采用的是唐末五代和宋的样式,以宋为主。

    铠甲的上部结构与宋代完全相同,只有腿裙明显比宋代的短,前後两块方形的鹘尾甲覆盖於腿裙之上,则保持了唐末五代的特点。

    胸前正中的大型圆护,是辽代特有的。

    辽代除用铁甲外也使用皮甲。

    西夏铠甲:

    武士所穿铠甲为全身披挂,盔、披膊与宋代完全相同,身甲好象两裆甲,长及膝上,还是以短甲为主说明铠甲的制造毕竟比中原地区落後一些。

    西夏的官服为也可作戎服,如辽代的一样,两者五明显差别。

    金代铠甲:

    金国女真军队普遍着重甲,其防护面积已与宋朝的相差无几,重装骑兵更过於,形式上也受北宋的影响。金代戎服袍为盘领、窄袖,衣长至脚面;戎服袍还可以罩袍穿在铠甲外面。

    忽然曹七七话锋一转:

    “大家应该对‘铁浮屠’一词并不陌生”

    铁浮图又被称为铁浮屠引,是金国铁骑引的一种,属於金国大将完颜兀术(金兀术)的手下,与拐子马一起随同金兀术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1140年,完颜兀术率领手下十万大军和一万五千名拐子马、五千名铁浮图一起浩浩荡荡直奔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途中,铁浮图与拐子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直气势汹汹杀到长江边上的顺昌。

    铁浮屠与金国的拐子马不一样。拐子是轻骑兵,人马不穿盔甲以射箭为主,采用两翼包抄战术。铁浮图是重装骑兵,人马穿着盔甲,采用列阵中间突破战术。

    《宋史·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