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5章 冲角付胄 (第4/6页)
琦传》:“兀术被白袍,乘甲马,以牙兵三千督战。兵皆重铠甲,号‘铁浮图’。”清夏燮《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 “吴侍郎《朱副戎庙碑》系骈体文,其後段云:‘……铁浮屠林立於重关,铜面具风生於百战。’” “许多画作中,常见铁浮屠的身影” “金之後是元” 元代铠甲 元代铠甲有柳叶甲、有铁罗圈甲等。 铁罗圈甲内层用牛皮制成,外层为铁网甲,甲片相连如鱼鳞,箭不能穿透,制作极为精巧。另外还有皮甲、布面甲等。样式为紧身窄袖的袍服,有交领和方领、长和短两种,长的至膝下,短的仅及膝。还有一种辫线袄与质孙服完全相同,只是下摆宽大、折有密襇,另在腰部缝以辫线制成的宽阔围腰,有的还钉有钮扣,俗称“辫线袄子”,或称“腰线袄子”。 这种服装也是元代的蒙古戎服,军队的将校和宫廷的侍卫、武士都可服用。 清朝的铠甲与元代有类似之处。 明代铠甲: 明代军士服饰有一种胖袄,其制:“长齐膝,窄袖,内实以棉花”,颜色所为红,所以又称“红胖袄”。 骑士多穿对襟,以便乘马。作战用兜鍪,多用铜铁制造,很少用皮革。将官所穿铠甲,也以铜铁为之,甲片的形状,多为“山”字纹,制作精密,穿着轻便。兵士则穿锁字甲,在腰部以下,还配有铁网裙和网裤,足穿铁网靴。 明代着眼减轻镜甲遵量,每付减至40斤至25斤,多为铁阀甲、锁子甲。 “最後就是清朝铠甲” 清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