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3章 武将铠甲 (第3/6页)
” “而且在影视剧中还有一种常见的吹返,就是日式兽角兜鍪装饰两侧高高扬起的好似两个卷筒状的东西,有的像两面扇子” 头盔後面围绕的一圈护甲叫:顿项 顿项,与头盔连在一起保护脸部颈部肩部的防护部件。用甲片穿接而成包围在头盔四周或後面。 顿项与头盔一起合叫兜鍪 秦朝的兜鍪不仅护全头、颈、喉、而且兼护部分面部及肩部。 说着曹七七指了指那武将肩头的两块甲片,说道: 而常见的肩头的虎头,叫:肩吞。 肩吞是肩部挂在披膊上作为防护作用并且具有一定装饰效果的兽型吞口组件。 肩吞始於中国的南北朝末期-隋唐时期,吞肩兽的起源,说法不一。 唐朝初期的吞肩根据实物观察,应该是包括了上颌下颌两部分,从日本传世唐武士吞子的结构上发现,唐初吞肩兽是上下两部分构成。 下颌倒立起来包住手臂,和上颌用手臂两侧的绳子套牢固定。而到了中唐晚唐,吞肩兽的结构更加科学,逐渐演化为稳健、威武、实用的风格,中国中世纪传统的肩吞基本成型。 总体上来说,肩吞兽在宋代时期发展达到顶峰,并定型,在明朝逐渐少见。 最终,在清朝时几乎消亡,清朝只有布面甲上的布制腹吞,而吞肩兽在实物中以及消亡,只存在於闽南游神的神将偶、京剧靠甲,宗教类雕塑里还有表现。 曹七七漫步转到武将左侧,将镜头对准武将的胳膊护甲: “虎头肩吞下方遮盖保护胳膊的护甲叫:掩膊。” 掩膊,也称披膊,古时铠甲遮护臂膊的部分。 手臂上的护甲叫:臂鞲(bì-gōu) 由於古时受制於技术和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