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3章 武将铠甲 (第4/6页)
料的不足,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臂鞲才渐渐出现。 三国魏晋时代,身甲与筒袖联为一体,防护周密。可以看出筒袖便是最初的臂鞲。 直至唐宋时期,臂鞲随着甲胄的发展,演化出宋代最经典的铠甲样式。 样式分为由全金属锻造的臂鞲、铁片穿接的臂鞲。 说完了手臂部分。 曹七七背着小手转到武将正前方,她抬起左臂指了指武将的脖子部位说道: “在顿项下方,铠甲脖子周围一圈的金属圈叫项圈,主要起固定作用” 项圈长命锁带一个宝相花扣,称之为:铔鍜(yā-xiá),也叫颈甲。 胸前的胸甲,也叫胷甲。 用於保护军人的胸背免受冷兵器和火器杀伤的护具,由两块坚固的弯板胸板和背板组成。 中国古代胸甲,皆由甲片编缀而成。按照甲片不同可分为,锁子甲和柳叶扎甲。 接着,曹七七敲了敲武将腰部: “武将的腰部通常也有兽头,叫:腹吞,腹护” 作为腹部的第二层防护,腹吞的出现较晚,甲胄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吸取了国外铠甲的样式,至明代已完全成为中国传统式样。 腹吞的样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便是,兽口衔带:巨大的圆形腹吞,口中含着腰带。 另外一种便是自下而上多以龙头为原型的腹吞。 “显然,明孝陵的武将是没有腹吞的” “铠甲的腰带叫笏头带” 即球路带, 笏头:宋人称方团球路花纹为“笏头“ 宋代大臣用的一种腰带。其上绣或织有球形花纹,束於袍服之外。 镜头移动至腹部,由束带勒住左右两侧半圆型布甲,曹七七继续说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