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救那个渣男啊_二十九. 还传位与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十九. 还传位与之 (第2/5页)

何在?也就是说,大禹治水,多少都在孝这个字上有所欠缺。舜原本就是依靠“孝”的德行,被尧相中并将两个女儿嫁给他,从而崭露头角的。更是以二十四孝之首,流传千秋万世。

    以孝治国的舜,任用孝方面不那麽完美的禹,後来还传位与之,这未免也有点说不过去了吧?再联想到舜最後的结果,就更令人起疑了。

    按照《史记》的说法:舜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尚书》的记载就比较模糊:陟方乃死。《淮南子》是这麽说的:舜荐禹於天,使禹摄政。有苗氏叛,南征,崩於鸣条,殡以瓦棺,葬於苍梧九疑山之阳,是为零陵。按照《竹书纪年》记载又不同:鸣条有苍梧之山,帝崩遂葬焉,今海州。

    不同的史书,记载的都不尽相同,这又为什麽?

    所谓考证考证,有一点是前提,谓之孤证不立是也。不如先抛开各种记载的的异,先取其同,就应该是最接近於事实的了。

    在这些记载中,无论说的苍梧、九疑山、零陵、海州,舜死於南方蛮夷之地是无误的。那麽问题就来了,舜去人烟稀少瘴疠丛生的南方干什麽?如果是巡视的话,苍梧一带都没什麽人,也没有派驻地方州府。去一个路途遥远,既不是经济文化中心,又不是军事关防重地的意义是什麽?

    按照某些说法,是去征讨三苗。这种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就算是要去征讨,苍梧远在千里之外,为何不派得力将领前往,而非得亲自征讨?即便是非要御驾亲征,跑那麽远打仗,所带军队少不了吧?若算上後勤运输,必是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为何史料中没半点用兵的记录?

    还有些说法是去和猛兽搏斗而死,

    就更加是无稽之谈了。舜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