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_第195章 评议制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5章 评议制度 (第1/6页)

    ??第195章 评议制度

    ??隋唐科举制的公平流於表面,最重要的原因是追随宇文泰创业的鲜卑勳贵们,经过两三代人的积累与联姻,与关中豪强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

    ??杨坚篡国时,为了得到这一群体的支持,不得不对他们让步。

    ??李渊趁杨广往江都避祸,自太原起兵,入关中,做出了与杨坚相同的选择。

    ??自身积累,与短期内两次朝代更迭的机遇,才能造就关陇门阀日後的权势。

    ??隋唐在设立科举制时,尤其是唐代统治者,面对关陇门阀,不可避免的需要做出一系列妥协。

    ??高澄则全然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出身六镇的鲜卑勳贵们,还没有完成从武人群体到门阀士族的转变,而武将的升迁速度,在乱世之中,也远远高於文官群体。

    ??排除高澄亲信这类特殊群体,文官需要在任期内凭政绩升迁,即使高澄为了迅速提拔人才,将六年的期限缩短,但也许等待三年。

    ??而武将只需战场立功,就能迅速得到升迁,如段韶、斛律光之类自小习练骑射勳贵子弟,他们的第一选择依旧是从军。

    ??通过征战获取功绩,从而快速提升,达到一定高度,真要厌倦了军旅,再去选择武官转文职,往中央担任清贵职位。

    ??因此高澄创立科举制,所面对的阻力与隋唐相比,天差地别。

    ??不可能指望被六镇勳贵排挤、打压的河北士族,能够逼迫高澄如隋唐一般做出大幅度的让步。

    ??更何况,九品中正制延续到如今这个时代,早就不复两晋时的鼎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