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5章 评议制度 (第2/6页)
??许多有识之士经过两晋教训,也清晰认识到它的弊端,并着手采用其它选官方式对其进行补充,例如前文提到的南梁五经考试。 ??杨坚这麽一个靠着门阀支持,捡漏上位的皇帝,能够废除这项看似符合门阀利益的选官制度,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时人对待九品中正的态度。 ??其之所以一直存续,只不过是没有合适的代替者出现。 ??而高澄,计划提前六十八年创立科举制度,用它来代替九品中正制,将其彻底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高澄详细的向亲信们阐述自己对科举制的设想。 ??首先,它不限制考生的出身,无论士族还是寒门,甚至贩夫走卒,只需识字,都可应考,以三年为期。 ??其次,它必须层层分级,考生需通过县试、州试、京试,京试由高澄自己亲自主持并录取,之所以没有安排殿试,自然是不希望这些被录取的官员,与天子门生的称呼产生丝毫联系。 ??关於这一点,待将来高氏篡国,再做修改即可,一项新兴的制度,必然是要经过不断的完善才能走向成熟。 ??对於通过各级考试所获得的利好,高澄也有考量,他会在普及蒙学的同时,在州县大力推广官学,通过县试之人,可以就读於县学;通过州试者也可以在州学求学;而最终通过京试的幸运儿,即可授官。 ??高澄计划效仿明清制度,为州县官学的生员们发放廪膳,补助生活,每人月给廪米六斗。 ??一般来说,能在官学求学的生员多会是寒门生员,士族高门看不上这种公家教育,他们更多会选择对子弟进行精英教育。 ??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