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36.第136章 仁德书院 (第4/6页)
??这让郭图看得心中越发兴奋,若是能够当众击败李基,那麽何愁名声不至? ??或许,今後吾郭公则行走於名士圈子里,说不得都得被尊称一声“大贤”不可。 ????纵使四世三公的袁家,亦当视吾为座上宾也。 ??二十里! ??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 ??以着这个时代人均习惯“十一路”出行的体力,二十里也不过是顷刻间便已经抵达。 ??很快,一片坐落於太湖湖畔的建筑便出现在了众人眼前,且於那片建筑最前方的门楼上书写着四个大字——“仁德书院”。 ??这四个大字字体部分呈枯丝平行,转折处又有明显笔画突出,可堪虚实相济且极具韵律。 ??不少於书法之道有所造诣的士子,惊呼道。 ??“这是‘飞白体’,且这四字当真可堪为:取其若发丝处谓之白,其势若飞举者谓之飞……当世‘飞白体’书法造诣恐怕唯有大儒蔡邕有此水准。” ??“这,恐怕是大儒蔡邕亲手所书。” ??“仁德书院?这是何意?书院又是何物?” ??…… ??就在不少人都对坐落在太湖湖畔的这一片建筑颇为疑惑且议论纷纷之时,在最前方被郡兵所护卫着的一行人之中走出了两位老者。 ??然後,那两位老者走至位於高处的门楼之下。 ??其中一人,赫然正是大儒蔡邕; ??另一人,则是被世人称之为“水镜先生”的司马徽。 ??与蔡邕广为人知的大儒之名不同。 ??“水镜先生”司马徽虽未曾入朝为官,但其精於奇门经学、知人论世、阵法谋略的名声却是广为人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