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_136.第136章 仁德书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36.第136章 仁德书院 (第5/6页)



    ??而这,也正是蔡邕特意相邀至吴郡共建书院的大才。

    ??“诸位,老夫蔡伯喈……”

    ??随着蔡邕那似是有着几分意气风发,老当益壮之感的发言,原本略有些混乱喧闹的场面迅速地安静了下来。

    ??且於人群左右维持秩序的郡兵,也跟着复诵蔡邕的话语,以便被在场的贩夫走卒、名人士子所知晓。

    ??随即,蔡邕朝着刘备所在的方向略一拱手,道。

    ??“承蒙吴郡郡守刘玄德关怀士子学业,欲为大汉输送更多人才,特拨钱粮物料建立‘仁德书院’,且请老夫担任仁德书院山长教导学子。”

    ??“何为仁德?何为书院?”

    ??……

    ??深谙什麽为“广而告之”的李基,自然不会放过这一次宣扬“仁德书院”的机会。

    ??吸引而来的士子,刘备纵使能够吸引得更多在麾下效力,那也只能是解一时之需。

    ??唯有真正建立属於自己的人才培训体系,才是长久之计。

    ??为何汉末时期,英杰不断,将星璀璨;

    ??可到了三国後期,人才凋零,甚至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等谚语。

    ??除了人口的剧烈下降,社会动荡不安,导致的人才大幅度下降,也与魏蜀吴均没有完整的人才培训体系有关。

    ??仁德书院所肩负的,正是这一重任。

    ??或许,由於种种因素限制,让这个时代人人识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仁德书院的存在也必然能为刘备集团产出源源不断的人才。

    ??当然,明面上仁德书院自然是秉承着“知识不分南北,人才不论寒贵”,即便是在仁德书院学业有成,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