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华_第33章 有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章 有感 (第2/4页)

烈、还要可怕。可是这是为什麽呢,为什麽在这种严刑酷法之下,还有人冒死作案,而且还不止零星几个,而是上行下效,从一品官腐败到七品官呢?

    如果说朱皇帝对贪官的整治不严厉的话,那从古至今恐怕没有严厉的了。

    因为此时的规定是,官员贪污六十两银子就处斩,而且死後还要剥皮充草,即便是亲女婿或者亲信犯了罪,也法不施恩一样问罪。而此时的刑罚笞、杖、流、徒、死,除了谋反外,几乎全部施用於贪官身上——但是怎麽样,贪官是杀不完的,就如他自己感叹的那样,早上杀了一批,晚上就会新出来一批。

    杀之不尽,朱皇帝终於难得地感叹了一声:“朕才疏德薄,控御之道竭矣!”

    当然他是不能明白什麽叫体制的问题的,而这个时代里出现的一些难能可贵能看清事实真相的人却早已被他杀了。

    比如说有个叫叶伯巨的,早在洪武九年就上疏皇帝,提出了自己对国家建设的看法。

    在他的这篇《奉诏陈言疏》里,他一针见血地说道:“当今之事,所过者有三:分封太侈也,用刑太繁也,求治太速也。”他同样还说了自己的判断,其二事易见而患迟,其一事难见而患速,意思就是两件事容易看清但爆发迟,一件事难以看清却爆发早。

    分封、用刑、求治cao切!

    用刑太繁是显而易见的,朱皇帝用重典治理天下,发现官吏不合格就用重刑,余下的官吏扛着枷锁去衙门上班。

    能在洪武九年就看到分封藩王的弊处的人是个有远见卓识的人,然而他恳切的建议却被朱元璋认为是“离间骨rou”,将他整死在了狱中。

    最後一个非常有意思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