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华_第14章 如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章 如梦 (第2/4页)

。李氏不愧是南京大家族出身的女人,在张赓被捉走的那一天,就让张昭华带着王氏他们出去,另寻地方住——说是为免牵连。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又云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张昭华算是知晓了,道理果然是颠扑不破的道理。她们自顾不暇,自己的祸事也没有解决的办法,更是帮不了别人的忙。

    南京五月正是梅子时节,阴雨连天,张昭华几个奔波找寻暂时的住处,俱都生了病,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住宅——幸而有好心人提醒,说天禧寺有客舍可借住,专门救济无家可归之人,张昭华去问,果然如此,只需每日抄经书千字虔心供於佛前,便可抵借住之资。

    张昭华他们感恩戴德,有纸笔张昭华自然抄录地快,一天千余字对她来说不是问题,她的字迹端正秀丽,谬处也很少,寺里专门抄经的僧人看了也说很好。

    但是佛经并不能让张昭华内心的火山平息,反而愈来愈有爆发的趋向——她每天要去应天府衙门跑两趟,上午是询问自己的案子,下午是打听张赓的案子。因为府衙官吏是上下午轮值的,这些天跑下来,几乎每个典吏都把她认熟了。

    张赓的案子判决很快下来,万幸应天府办案确实算得上公正,给他定的罪名是“胁从”,是上级逼迫胁从,而不是主动科敛摊派;首恶伏诛,胁从罪减二等,籍没家产,判流放云南。

    一想到粮长七八十岁的人了,去了云南恐怕就回还不了,张昭华心如刀割,恨不能以身代之。这也是她第一次发出了不甘的声音,为什麽周王府可以随意鱼rou百姓,为什麽官大一级就可以逼迫手下人替他办事,这一切的不公平,究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