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十一(六)共忆博大乡土社会 还原传统衣食工序 (第7/10页)
淘宝上肯定有!”仔仔信誓旦旦。 “有是营—我搜过!恐怕你妈现在这实力吃不起呀!你先想想柿子多贵,再算一算酿造和储存成本。哎可惜啊,这麽好的手艺到我这里断了给,愧对先人呀!”桂英自嘲又卖惨。 “别柿子醋,现在好一点的粉条子都难买得到!清一色工厂里出来的,嚼着那味儿不对!”老马补充。 “爷爷你的粉条是红薯粉条吗?那不都一个味儿吗?” 老马笑了一声,而後开口:“你问问你妈和你舅,问问他们时啥时候能吃得上粉条?爷告诉你,除了红白喜事只剩下过年能吃点儿!那玩意工序复杂,村里做的人家少,往常过年前去集市上买一点儿。那时没有机器,你买来的也是人家手工做的,一家跟一家的你吃多了细细品,就知道其中的软硬、弹性、味道大不一样!” “我妈原来做过呀——我记得!”桂英确定。 “是做过!好像不止一回。”兴邦回忆。 “是做过,你婆爱吃,我也爱吃,後来嫌叵烦,我决定再也不弄了!劳让很!”老马嘴上使劲儿完,仿佛做粉条的画面正在眼前。 “怎麽劳人呢?”仔仔问。 “种红苕是第一个劳饶。秧苗子你得先有红苕疙瘩和秧苗的池子,红苕疙瘩是前一年的红苕留下来的,为了留红苕家家打了个红薯窖,七八米深呢!苗子秧好秧不好这是第一关,栽苗子的时候一个一个栽,浇水的时候一棵一棵浇,秋挖的时候也是一窝一窝挖!你挖红苕的时候,劲儿大了怕耙子山红苕,劲了一个窝得挖好长时间,一耙子一耙子挖红苕跟拿耙子犁地一样——累哇。再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