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盗墓被直播了_第106章 笏板本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6章 笏板本纪 (第5/6页)

商朝就可能开始使用了。

    《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於今天的2尺6寸。

    “笏板的使用也是分等级的”

    曹七七将镜头拉近石像:

    “《礼记·玉藻》中记载:“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见於天子与射,无说笏,入大庙说笏,非古也。小功不说笏,当事免则说之。旣搢必盥,虽有执於朝,弗有盥矣。凡有指画於君前,用笏造,受命於君前,则书於笏,笏毕用也,因饰焉。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杀六分而去一。”

    “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五品官以上执像芽笏,六品以下菅员执竹木做的笏。”

    “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菅员执像芽笏,五品以下不执笏”

    “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而且唐朝对笏板的形状还有规格限制:

    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後直,五品以上,前拙後屈,後又改为上圆下方。

    笏板的作用主要是记录。

    《释名》∶“笏,忽也,备忽忘也。”

    《礼记·玉藻》:“凡有指画於君前,用笏;造受命於君前,则书於笏。”

    据说,笏板还有另外的作用,就是挡住自己的脸,用以彰显龙威,上朝面见天子眼睛要望着笏板,表示对天子的敬意。

    古人没有发明纸张之前,如果私用,则成为书籍的功能,也称“牍”。如果菅员将其随身带着上朝用,则称为“笏”。

    及至後来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